.

註冊會員登入



誰在線上?

現在有 4 訪客 在線上

玻璃之城
作者是 陳健德執事   
週一, 30 三月 2015 10:05
不經不覺,今年是我和內子的結婚十周年,美好回憶恍如昨天,實在感恩。猶記得多年以前,與她同看的一齣電影,甚是喜歡,名為《玻璃之城》,講述男女主角經年的婚外情,本來意識不佳;畢竟,我嚮往的是導演藉故事的描述,曲線描繪英治年代的香港。影片之所以名為玻璃之城,是羅啟銳導演對香港的感言:表面絢麗,內裏卻如玻璃般脆弱不堪。
 
不錯,香港的確是個極端的城市:文化上中西合璧,個人財富上貧富懸殊,政治上南轅北轍…難怪吸引外國人的目光,堪稱為個人一生必遊的目的地。去年一場雨傘運動,令國際輿論再次聚焦香港,也讓我們土生的一代重新感悟這個城市。透過電視的畫面,原來金鐘街頭的催淚煙,對我等電視觀眾也有催淚作用。一時之間,學生離開學校,群眾走上街頭,一向對政治冷感的香港人,很扎心,每天留意事態發展,更去到佔領現場,或在私禱記念,或與人面紅耳赤的討論時局…
 
事情的發展,佔中三子坦言連他們也始料不及,因為他們也斷估不到,香港人有史無前例的韌力,逼使政府政治表態。運動的確造成社會撕裂,突顯意識形態的洪溝,而各方在問題上至今仍然僵持不下,政改舉步維艱。雖然如此,從積極層面來看,運動打破了很多人以為香港人對社會漠不關心的固有看法。無論各人立場如何,很多人矢志為下一代發聲,守護香港的核心價值。原來,信念的改變可以有如此的力量。細心想想:倘若我們能夠將這種熱忱和關注,延伸至我們社會上的問題,所帶來的果效可以有多巨大?
 
佔領過後,當各人再次埋首自己的工作,學習,家庭生活,享樂,我們身處其中的香港裡,仍有很多人的基本生活沒有絲毫改善:劏房的租金繼續隨樓價攀升,貧富懸殊問題越趨惡化,堅尼系數比回歸前更極端,並衍生跨代貧窮…
 
或許我們看到這些社會問題,即時推想這是政府的責任,我們身為小市民,可以著力的不多。無錯,就算耶穌基督當年在地上的日子,也沒有一人因祂的緣故,得以脫貧和獲得住處;誠然,祂本身也是赤貧人士,居無住處,沒有收入,更遑論最低生活保障。然而,我們看見耶穌與貧窮人同行,鼓勵信徒周濟他們,憐憫老弱傷殘,疾病孤寡,用最卑微的行動支持他們,以心靈關顧滿足他們,效果非物質能及。當我們立志每天學效耶穌的時候,我們會這樣實踐嗎?
 
社會關懷,根本毋須介懷自身有餘與否,也從不拘泥於捐款而已。相反,不論你富或貧,服侍別人的機會俯拾皆是:還記得上次捐血是甚麼時候?你有沒有做過義工?你認識鄰居姓甚名誰,有和他們打招呼嗎?寒流襲港的時候,可會留意和問候鄰家獨居長者的情況嗎?當屋企換新電器和你添新衣的時候,如何處置舊衣物舊電器呢?見到街上的人需要問路幫忙,你可會左閃右避?…求主讓我們不再大近視,只定晴於自己;也不要任由我們患遠視,一味思索人生大方向和深奧的屬靈道理,卻對周遭的人和事視而不見。相反,當我們尋索上帝在我們生命上的心意為何的時候,不妨想想祂安放我們在這個年代,這個地方的心意為何。就讓我們互相砥礪,溶化冷漠,學習謙卑地關懷人,不再對人的需要視而不見。
 
佐浸家今年踏入五十週歲,教會盼望呈獻十二籃子,聊表對天父的感恩。大家還記得第十二個籃子是甚麼嗎?倘若我們身處於佐敦,對社區的需要置若罔聞,筆者覺得我們去哪裡聚會,其實關係不大。盼望大家預備自己,在各方面支持教會推動社關工作,將來自神的祝福散播到社區的每個角落。

 

最近更新在 週一, 30 三月 2015 10:07
 
bottom

核心是 Joomla!. Designed by: site hosting company free domain hosting Valid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