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會員登入



誰在線上?

現在有 10 訪客 在線上

Let it be!
作者是 鄭蘭英姑娘   
週四, 21 十一月 2019 15:52

 有信徒問:「現在的局勢我們真的甚麼也做不到嗎?」我回應:「不,現在我們要做好裝備、強化自己的心靈空間,為未來可以承載更多心靈受傷的人,要為天國收割而努力。」

         從神學畢業到牧會,連實習約5年半時間,多次重複思考:「教會存在目的?」腦海有多個不同的模範答案。然而,更真實的是怎樣的教會,就視乎有怎樣的人。社會要求我們成為強者,而大多數的人也喜歡強者,可能我們更被教導如何隱藏自己的軟弱,著重的是包裝,我們雜染著不同文化、習慣,大家又來自不同背景,各人有著不同的性格及彼此的差異,產生衝突確實無可避免;當大多數教會傾向和諧共處,盡努力逃避衝突,是好是壞因時、因人而異。但為了害怕衝突而不發聲,會否久而久之只得一種聲音,當有不同聲音,就顯得怪怪的、另類的,漸漸地,教會存在目的,變得模糊,曾經聽過有人這樣形容:「教會與社區中心幾乎沒分別」。

    當我思想:教會存在目的這問題時,無意中看到一張相片,寫著三句話:

1.教會是讓人可以彼此坦承擁抱軟弱。
2.教會是讓人……
3.教會是讓人……

為何我們難以向人坦承內心脆弱,甚至企圖在人面前偽裝屬靈剛強?偶然遇上弟兄姊妹坐下分享傷患,很快就被說服只是小事,忘記吧!或者分享的人很快就說:「可能呢排無靈修!」等總結的說話!要面對並坦承自己的掙扎、試探、犯罪,承認自己的失敗、軟弱、虛偽,是幾乎不可能。其實只要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信徒,面對社會衝擊、人際關係衝突,內心就有可能出現複雜的情緒,這是自然的定律,不安感和恐懼感自然隨之產生,人們一般以為隱藏著或壓抑著負面情緒,就可保自己萬全,事實卻剛剛相反,外表包裝越厚,內心心靈不知不覺變得越脆弱,甚至不堪一擊。

    過去兩星期完成了藝術退修工作坊,老師透過活動,帶領學員一步一步開放心靈,向上帝坦誠內心脆弱的地方,前路好像一片灰暗,我們一起呼求禱告,在禱告中,無論是有聲或無聲,老師教導我們學習做誠實的弱者,嘗試勇敢地面對,無須為自己的軟弱而羞恥,在灰暗、絕望中找到鼓勵,增強的力量。

    今天,教會缺乏促進彼此坦承的文化,每當鼓起勇氣分享自己的掙扎,未說完,未找到問題的核心時,立即被要求要對上帝有信心,要認罪悔改等,是否就是這樣被訓練成為冷漠、自義的信徒。不同人、不同群組,提出不同意見時,就選擇不溝通,不交談!試問若不謙卑聆聽與自己不同的意見,人怎可能有改進、有反思!合一,是接納大家的不同,不是避開不討論,而是從交談中學習接納差異,巴不得與大家一同努力學習,讓教會成為大多數人的心靈舒緩站。教會是怎樣,視乎我們每一個人是怎樣!

       借用圖片中的文字,互勉!
    1.教會,是讓人可以坦承軟弱的地方
    2.教會,是讓人可以拿下面具的地方
    3.教會,是讓人可做真實自己的地方

 

 

最近更新在 週四, 21 十一月 2019 16:07
 
bottom

核心是 Joomla!. Designed by: site hosting company free domain hosting Valid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