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註冊會員登入



誰在線上?

現在有 2 訪客 在線上

踏出安舒區
作者是 暉傳道   
週四, 27 八月 2009 18:33

講道題目︰踏出安舒區

回應詩歌︰你民是我民
講道經文︰創世記12:1-5
 
1          祈禱
2          創世記的簡單結構
2.1         創世記大約可以分為兩大部份︰
2.1.1   創世記1-11章,是太初史,從上帝由無至有,創造天地開始,到巴別塔為止。
2.1.2   創世記12-50章,則是列祖史。
2.1.3   小結︰若按篇幅而言,明顯地,重點在於後者,前者只是後者的引言。前者是前菜,後者才是主食。前者著重故事的描述,而後者卻著重人物性格的刻劃。
2.2         若按著主角的出場而分配,則大約這樣分︰
2.2.1   亞當的故事(1-5章)
2.2.2   挪亞的故事(6-11章)
2.2.3   亞伯拉罕的故事(11章-25章)
2.2.4   雅各的故事(25章-37章)
2.2.5   約瑟的故事(38章-50章)
2.2.6   小結︰亞伯拉罕可以說是上帝賜福給人類的真正轉捩點,上帝因著亞伯拉罕的信心,改變了上帝賜福人類的方式。
2.2.6.1 祂不再降禍,反而,藉著亞伯拉罕及他的後裔,祝福萬國,萬族、萬民。
3          前文提要
3.1         人類向東繼續遷移
3.1.1   巴別塔以後,人類繼續各自發展,各個民族各自為政,自我繁衍。並且繼續向「東」而行。
3.1.2   上次講道已經說明了,在創世記的世界中,當人犯罪之後,就會向「東」移動。「東」是一個「地域上的隱喻」,暗喻著人離開上帝越來越遠!
3.1.3   這次,人行得很「盡」,已經到達了東邊的盡頭︰「吾珥」(11:28)。
3.1.3.1 「吾珥」這個字的意思是「太陽升起之地」(所以拜日神、月神)!
3.1.3.2 亞伯蘭的父親「他拉」的名字(11:26),意為「月亮」!可以想像這是他的父親拿鶴改的名字,月亮之神就是吾珥城最主要拜的神明!
3.2         他拉西行未竟全功
3.2.1   亞伯蘭的父親他拉,活到七十歲時,生亞伯蘭等三個兒子(11:26),其中一個兒子哈蘭(羅得的父親)死在他面前,他不知何故,及後就帶著兒子亞伯蘭及孫子羅得一起出吾珥,要回到迦南地去,但最後停在哈蘭地。
3.2.2   這在地域的分野上,亦是可圈可點的事,回「迦南地」其實是什麼意思?
3.2.2.1 就是回到「耶和華的園子去」!回到「伊甸園」去!
3.2.2.1.1內證1︰創15:18亞伯拉罕被呼召回去的地,就是用伯拉大河及埃及河所標記的地方(2:11-14)。兩地為同一地方!
3.2.2.1.2內證2︰伊甸園為「好地」,看申命記8:7-9「有蜜」,與「流奶與蜜」的應許之地一樣。
3.2.2.2 當時哈蘭是大城,是幼發拉底河上遊之著名商城及交通樞紐,就如今日的香港、上海、紐約、倫敦一般,五光十色,所以,他拉決定不再繼續遷移。
3.2.2.3 他拉在70歲時生亞伯蘭,145歲前到哈蘭地,與亞伯蘭分手(當時亞伯蘭75歲),死於205歲,則至少有60年在哈蘭地度過。
3.2.2.4 有人說︰可能上帝對亞伯蘭的呼召,其實,是先臨到他拉,然而,因著他拉沒有完成「回到迦南」(伊甸園)的使命,所以才呼召亞伯蘭。
3.2.3   小結︰這亦不是重點,重點在於,亞伯蘭聽到這個呼召後,如何回應,就是今天我們一起看的經文。
4          經文解釋
4.1         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1)
4.1.1   「本地」︰可譯作「故鄉」
4.1.2   「本族」︰可譯作「親族」
4.1.3   「父家」︰可譯作「父親的家」
4.1.4   耶和華對亞伯蘭的呼召要求很高,幾乎要他放棄他的一切,離開自己熟悉的環境,進入一個新的境地去!這需要極高的冒險精神,並且對上帝的信靠!
4.2         「我必叫你成為大國。我必賜福給你,叫你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2-3)
4.2.1   這句簡單的應許,其實回應了許多事︰
4.2.1.1 第一,對一個沒有後裔的「阿伯」說︰「你將會成為大國」是一件頗為殘忍的應許!更顯出上帝「令軟弱者變剛強」的能力。
4.2.1.2 第二,耶和華要令亞伯蘭的「名」為大,剛剛與前章(11章)的巴別塔事件遙相對應,人們要大費周章建立巴別塔,為要「宣揚自己的名」(11:4),最後落得分散異地。今天,耶和華卻一聲令下,就將人類夢寐以求的「大名」賜給亞伯蘭了。
4.2.1.3 第三,「為你祝福的,我必賜福與他;那咒詛你的,我必咒詛他。」這句,令人想起該隱,他違背上帝的話,然而,上帝為要保存他的性命,所以說出一句︰「殺該隱的,必遭報七倍」(4:15)
4.2.1.3.1那時在該隱的心中,他想的全都是關於殺戮,所以他得到的應許,也是關於「殺戮」的。
4.2.1.3.2然而,上帝給予亞伯蘭的,卻是含有極豐厚的祝福,而且給予權柄他,讓他可以祝福叫人及咒詛別人,故此,你會看到,亞伯拉罕的生平中,不論是他的朋友,或是他的敵人,都渴望得到他的祝福!
4.2.1.4 最後,上帝改變了祂賜福人類的計劃,以往,祂會直接賜福人類,今天,祂卻定意要藉著一個人,因著一個人先得福,進而成為全世界(萬國的人得福)。上帝渴望有一個「人辦」,可以成為萬國得福的「樣辦」,讓其他萬國的人,都知道有一個這樣出名的人,是跟隨耶和華腳蹤的人,可以得著福氣,並且因著他的家庭、他的信仰生活,而將上帝對人類的愛一代一代的承傳下去。
4.2.2   小結︰耶和華在洪水後,一早已經重申祂的期願,就是要人類「生養眾多,遍滿全地」,他對亞伯蘭的應許,正正就是回應這個期願,要生養眾多,成為大國,要走出去,足跡遍滿全地。
4.3         「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羅得也和他同去。亞伯蘭出哈蘭的時候年七十五歲。亞伯蘭將他妻子撒萊和姪兒羅得,連他們在哈蘭所積蓄的財物、所得的人口,都帶往迦南地去。他們就到了迦南地。」(4-5)
4.3.1   這段交待了當時亞伯蘭的年紀、他的家人、他的家當。
4.3.2   中文聖經和合本,其實已經翻譯得很傳神,很有動感!就是一個字︰「就」!
4.3.3   聖經的作者強調亞伯蘭「就」照著耶和華的吩咐去了,沒有反抗、沒有討價還價、沒有任何聲音,「就」去了!作者重覆一次他的動作,帶了妻子侄兒,去迦南地,就到了!
4.3.4   亞伯蘭單純得可怕,一個普通人覺得極難作的決定,他一下子就歡天喜地的完成了,就好像一個信靠父母的人,根本不用懷疑父母的動機。
4.3.4.1 例子︰吳子柔海洋公園去過了,迪士尼也去過,去完之後,每晚睡覺時,都會要我與太太說多一次去海洋公園、去迪士尼的故事。
4.3.4.1.1每次說,都會「碰」一聲,由家中去到海洋公園迪士尼,中間如何搭車、轉車、預備金錢、飲食等等事情,她才不理,對她而言,那些不是重點,她無需掛心這些東西,因為父母必然會帶到他去目的地。
4.3.5   亞伯蘭對上帝的回應,就如小朋友對父母一模一樣,那麼單純,那麼簡單。
5          應用
5.1         剛剛過了一個星期,相信對我們短宣隊一行十人而言,是一次極為難忘的經驗。就如我在今天的牧函上所言,今次我們去,做不了什麼傳福音的工作,然而,感謝上帝,我們的得著卻比想像中還要多一點。
5.1.1   我們親身經驗一個宣教士離鄉別井的適應期,他們也如亞伯蘭一般,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
5.1.2   「本地」︰熟悉的環境、習慣了的「安樂窩」
5.1.2.1 例如香港,我們習慣了這裡井井有條的交通,有乾淨的街道、有完善的醫療系統、有廉潔又有禮貌的警務人員。
5.1.2.2 來到柬埔寨,要學習不看燈過馬路,因為你未必找得到交通燈;
5.1.2.3 來到柬埔寨,你要學習隨處丟垃圾,因為你根本找不到垃圾筒。
5.1.2.3.1我與阿東是一點困難都沒有,姊妹們看到我們這樣做都覺得匪夷所思,證明我平時在他們面前都算是奉公守法的人。
5.1.2.4 最難忘的是,最後一天晚上,我們「本死無大害」,走到柬埔寨的地道打邊爐,裡面真的是一個外國人也沒有的餐廳,所有對答、叫菜都是用身體語言,我們引來許多好奇的目光。
5.1.2.4.1其實,我到現在也不明白,為何身處那麼熱的柬埔寨人們竟然會喜歡打邊爐?真的是世紀懸案。
5.1.2.4.2雖然,有些弟兄姊妹打邊爐打到頭都暈埋(真的暈),但最後仍然是杯盤狼藉,暢快非常,有弟兄鯨吞4支冰凍汽水。
5.1.2.5 小結︰離開一個「地方」重新適應,確實非常困難。我們去了七天,然而,若果沒有訂車的話,我們可是什麼地方都去不了。
5.1.3   「本族」︰語言不同、文化不同的社會
5.1.3.1 柬埔寨,有86.5%的人都是高棉族,另外加15個小數民族。
5.1.3.2 我還記得出發前,弟兄姊妹學習如何打招呼︰合什,若是平輩,就在胸前;若是長輩,就在面前;若是僧侶(我們笑稱為「神級」),就在頭頂。
5.1.3.2.1有弟兄姊妹問,其實這個合什的手勢會否是受到佛教所影響,我們基督徒是否不應該做呢?
5.1.3.2.2無疑,這根本是一個佛教國家!信奉佛教的人高達82%!我們只要明白這手勢已經變成一種禮儀,一種民族的特徵,是一種文化,就可以,若果連這不可,那不可,我們根本連打進當地生活的機會都自己放棄了!
5.1.3.3 柬埔寨短宣中,有一個下午我們去了當地的市場。要用柬埔寨文買東西,我和yoki及sharon同一組,本來要買吊床,老板娘已經是華僑,我們言談甚歡,買了,拉開看一看,應該是了。還要問老板娘,這個柬文怎樣講︰「檬」。我們沾沾自喜地回去分享,不料,買錯了,原來是「蚊帳」!回想,我們作的手勢「睡覺」,難怪她誤會了我們的意思!
5.1.3.3.1語言不同,已經令我們有如啞巴一樣,感覺非常怪誕,好像一次過將自己的「功力」拋棄了,舉步維艱,實在不易。
5.1.3.3.2對一個宣教士而言,更是難堪,不要說傳福音,分享上帝的恩典,我們連生存都是一個問題。
5.1.3.4 轉接句︰然而,這都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
5.1.4   「父家」︰自己的至親良友
5.1.4.1 諸如父母、兒女、親人、良朋友伴、教會,一班支持著你,與你曾經一起成長,走過人生一段道路的人。
5.1.4.1.1簡單而言,就是將你賴以生存的支援系統徹底地摧毀。
5.1.4.2 去到柬埔寨的第一天,分享時,我笑笑地問宣教士太太,「掛住香港嗎?」她突然面色一沈,低聲說︰「不要說這個題目,好嗎?」,氣氛突然變僵,只有陪笑。
5.1.4.3 小結︰我不敢再提,從眉宇之間,看到那份淡淡的鄉愁。
6          「安舒區」(Comfort Zone)
6.1         原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舒區」(Comfort Zone),或者可以說是一個「安全網」
6.1.1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慣,都有自己的一套生存哲學,就如動物一般,有自己的地盤,那片地是安全的、是可預計的、是熟悉的、是安定的、是舒適的、自己的能力是可以勝任的。
6.1.2   要面對突如其來的轉變,不容易,因為這意味著你要踏出自己的「安舒區」,難上加難。可能是因為恐懼,可能是因著猶豫,甚至許多時候,試一試就放棄了,折返了,回到那個屬於自己的。所以許多時候,我們的生命都停滯在某一點之上,多年沒有突破,生命原地踏步。
6.1.2.1 在經文之中,那個原地踏步的人,就是他拉,他最後選擇了「停留」,沒有突破,沒有成長,寧願老死在上帝所不喜悅的地方。
6.2         然而,亞伯蘭卻選擇向前走,向著未知的地方,向著不可預計的未來,向著無盡的可能性邁進,所以,他的生命得著上帝的造就。
6.2.1   亞伯蘭的一生,並不是一步登天,並不是有如神人一般,一生出來,就是完美無暇的人,能與上帝溝通,被稱為信心之父。
6.2.1.1 其間,他會為了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出賣自己的太太;他聽到上帝對他確切的應許,說要從撒拉出子,然而,他卻留羅得、以利以謝、以實瑪利在他的身邊,以備不測。
6.2.1.2 他出哈蘭時75歲,生以撒100歲,獻以撒時約110歲,才能完全信靠上帝,被稱為信心之父。其間過了35年!
6.2.1.2.1這就是他成長的過程及時間!
6.3         我們在柬埔寨時,吃盡珍餚百味,其中一餐飯,見到另一組宣教士,是阿東的前輩,他們更厲害,一對傳道人夫婦,50多歲,退休後,再學柬埔寨文,踏出工場,工作至今,已經好幾年了。
6.3.1   看著他倆,簡直與當地人一模一樣,他們與當地同工有說有笑,談笑風生,一看就知道,他們已經完全適應一個新的環境,甚至可以說,已經克服了離開本地、本族、父家的成長限制,用青少年的說話「升呢」,到了另一個境地,成長了一級,可以為上帝作更多、更大的事!
6.3.2   小結︰我在他們的身上明白了一件事,「本地」、「本族」這兩方面是可以解決的!你看我們沒有冷氣睡地板聽「牛叫」,一樣睡得甜;然而,「父家」是最難處理的!那種思鄉,卻是極難處理,所以倩雯說不要提思鄉的事。因為一提就想起遠方的親人了,很難受。
6.3.2.1 所以,這群老牌宣教士終於「升呢」是因為他們在彼邦建立起新的支援系統!有了這班志同道合的弟兄姊妹,他們互相鼓勵支援,以致可以面對更大的難關。
6.4         弟兄姊妹,今天,你有沒有想過,自己也好像他拉、亞伯蘭所面對的抉擇一般?你願意踏出安舒區?還是回到那個溫暖的安舒區中?你是害怕會失敗呢?還是願意一試,把握上帝給予你改變、成長、蛻變的機會?
6.4.1   今次的短宣,我很欣賞我們的弟兄姊妹,在過程中不斷突破自己,踏出自己的安舒區,不斷學習生存,在一個異地文化中生存,有姊妹更把握機會向當地華人老師傳福音,令我很感動。
6.4.2   例子︰愛滋病孤兒
6.4.2.1 老實說,我也是第一次去到不同文化的孤兒院,恰巧當天的主要負責人出差到了印尼,所以大家都戰戰兢兢的去到那裡。
6.4.2.2 不知是否我的樣子特別像爸爸,進去不久,一個大約三歲多的小女孩,比子柔大一點,看中了我。
6.4.2.2.1她走過來,抱住我的腳,可憐兮兮的看著我,非常可愛,很快就伸出雙手,要我抱起她。
6.4.2.2.1.1    人生交叉點#1︰弟兄姊妹,如果你是我的話,你會抱起她嗎?
6.4.2.2.2抱過後,她說了一句柬文,我完全不知道她說什麼,只見到她的面向著的咀靠過來,那,大家都知道她要什麼了?
6.4.2.2.2.1    人生交叉點#2︰弟兄姊妹,如果你是我的話,你會吻她嗎?
6.4.2.3 我試試說國語、廣東話、英文,她只會柬埔寨文。我也懶得再說話了,只有抱著她,度過那一兩個小時。
6.4.2.3.1當我抱她入懷時,在想,她的未來會如何?她人生的盼望是什麼?她小時候經歷過什麼?她父母是在什麼情況下生她下來,又拋棄她?真的可以這樣忍心?
6.4.2.3.2她與子柔,究竟有什麼分別?為何一個活在父母的疼愛中,一個卻要以借回來的擁抱僅僅滿足自己需要的愛!
6.4.2.3.3我們一班連沒有冷氣都過不慣的香港人,可以為她做什麼?是金錢麼?是教育麼?還是簡簡單單的愛?
6.4.2.3.4其實,我知道,我相信她也知道,我離開之後,可能一生都沒有機會再見。可能過一個星期後,彼此就不會再記得對方的樣子。
6.4.2.3.5我偷了她一點的體溫,感受一下離開妻兒後抱著子柔的感覺。她也借用了我的體溫,感受一下久違了的父愛。
6.4.2.3.6其實我的心裡,愀著愀著,不敢抱得太久,担心自己不忍心,放下了小女孩,就不敢回頭,担心自己有眼淚。
6.4.2.4 小結︰我已經忘記她的樣貌了,但她的名字,她的體溫,很難忘,深深刻在我的心裡。
6.4.2.4.1走出安舒區,你會體會得更多,你會更明白上帝的心腸,你會更欣賞弟兄姊妹,你會更愛惜今天你所擁有的一切。
7          總結
7.1         究竟有什麼,令人前仆後繼地,願意讓人離開自己的「安舒區」,寧願經歷那份危險、未知數、陌生感、不安全感?
7.1.1   是冒險精神?是挑戰性?是那份完成後的成功感嗎?都不是!
7.1.2   簡單的說,就是上帝對我們的應許,同時,也是對我們的命令!
7.1.3   耶和華對我們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1)
7.2         教會2009年完成擴堂,但並不會以此為終,因為佐浸正在轉變之中。教會需要踏出自己的安舒區,走向人群,走向難以預計的未來。
7.2.1   同時,我們也在轉變中。弟兄姊妹,你也在我們挑戰的行列!所有已經受浸轉會的弟兄姊妹,我會邀請你站起來,事奉上帝。因著上帝,踏出安舒區,努力成長,去到未到過的境界,亦同時成為幫助、鼓勵別人成長的人。
7.3         我第一個挑戰是,下星期日(830)下午2:00,我們會舉行分享會,我們錄了差不多六個小時的影片,到時將會剪輯完成,請弟兄姊妹一同與我們分享這份親身經歷上帝的恩典,也一起為到這個地方,柬埔寨、柬埔寨金邊華人基督教會、呂文東、鍾倩雯祈禱。
7.3.1   我盼望我們弟兄姊妹都能夠參與,關心一下上帝在不同地方的工作,欣賞一下弟兄姊妹願意委身的心,感受一下我們從上帝而得著的那份平安,那份永藏於心的感動。
8          祈禱
 
bottom

核心是 Joomla!. Designed by: site hosting company free domain hosting Valid XHTML and C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