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 姚猛部長
|
週五, 25 八月 2017 17:04 |
一次短宣分享會中,聽到有弟兄姊妹嘗試尋找自己在短宣隊中的角色,心裡隨之而來地想起自己又在教會中扮演甚麼樣的角色呢?
尋找角色更好的演繹,可能是在尋找自己的價值、功能,與及責任。團體裡的角色有別於個人的角色,個人的優勢未必是團體中角色的必要條件;現今的時代,很多人看重的就只是個人的角色:尋求有個性、特殊、與別不同,卻忽略了自己在團體裡應有的角色。 |
閱讀全文...
|
|
作者是 鄭蘭英姑娘
|
週一, 14 八月 2017 17:01 |
今日是第一期門徒訓練課程的畢業禮,過去接近一年間,共有22位肢體完成了課程要求,取得合格,順利畢業。門訓之根基,就是大使命和大誡命;課程的方向,就是建立信徒的生命,一份以耶穌基督為中心的生命。
究竟教會為何要做門徒訓練?信徒為何要參加門徒訓練?也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原因,但我認為門徒訓練就是「喚醒,催促信徒成長之路」,尤其是對應著已習慣活在安逸中的信徒。安舒的日子叫我們覺得溫暖,也叫我們死於不知不覺中,門徒訓練卻是喚醒我們埋藏已久的寶貴屬靈經歷,若果你能夠加深對自己的認識、看見自己的限制,並且願意持續不斷的超越它,成長就不再是空談。故此,課程雖有完結的一天,但持續成長才是作門徒的真正挑戰。 |
閱讀全文...
|
作者是 李永威執事
|
週一, 24 七月 2017 16:49 |
新學年是我踏入教育工作的第二十個年頭,教過不同類型的學生,接觸過林林總總的家庭。我最喜歡的不一定是狀元之才,反而是天真爛漫,笑口常開的小朋友。我喜歡看見他們守望相助,包容忍耐;不喜歡他們互相指罵,推莊卸責。見家長時,我總喜歡問小朋友平時喜歡玩甚麼,如何與其他小朋友相處等問題,多於如何在家中學習。因為我相信兒童只要心中喜樂,心地善良,日後生活無往而不利。問題是如何培養出這種滿有喜樂,心地善良的品格?
|
最近更新在 週四, 27 七月 2017 16:13 |
閱讀全文...
|
|
作者是 莊向榮弟兄
|
週一, 31 七月 2017 16:34 |
《The Best is Yet to Come》是一首2002年出自組合At17的歌曲,全首歌涵意正面卻又帶點點傷感,畢竟現實實在充斥著太多矛盾,面對未知前路,我們應該保持(The Best is Yet to Come)這種正面心態。
人生有時難免要面對逆境、重重障礙,歌詞說︰「若要錯失永不能守,得到也不代表長久,假使快樂有盡頭,痛苦也未會不朽。」感恩我們有上帝,我們要相信上帝必定會為我們開路。「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7) |
閱讀全文...
|
作者是 吳健暉牧師
|
週一, 17 七月 2017 12:16 |
這禮拜是放榜週,禮拜二是中學派位,禮拜三是中學文憑試成績公佈。教會有好幾位年青人適逢其會,有悲有喜,自是必然。奉勸各位年青人及家長記著「成績只是一時,關係才是一世。」切勿將成績放在關係之先,最後作出令人婉惜之事。
回想當年(唉!想來已經差不多三十年前),中學派位,獲派的是同區伍華書院,在當時算是中游以上的男子學校,對我來說已經是於願足矣。然而,對望子成龍的父母來看卻不一樣,他們總是覺得自己兒子可以考更好的學校。那時,媽媽聽朋友說,牛津道的英華書院好,是百年老店,品質有保證,所以帶著我去「叩門」。記憶中,需要考不同的試卷,當然也有個人面試,戰戰競競地終於得到一個「後補」機會。數天後,母親得到英華通知,正式錄取我,爸爸媽媽那種雀躍,那種興奮,至今難忘。 |
閱讀全文...
|
|
|
|
|
頁 43 總共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