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 霍美開部長
|
週二, 13 五月 2014 10:05 |
母親節的由來有不同的說法。最有名的就是美國母親節的典故。1907年,費城的安娜(Ana Jarvis)為了發起訂立全國性的母親節,她說服了她母親所屬位於西維琴尼亞州的教會,在她母親的忌日(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辦母親節慶祝活動,後來也成為安慰戰爭中失去兒子或先生的女性。在當天,人們配戴康乃馨向她們致敬。
告訴大家一些往事:說來奇怪!我家有七兄弟姊妹,我排行第五,但在我的童年時間,和媽媽相處的時間,反比其他兄弟姊妹特別多。每天早上媽媽都送我上幼稚園,我是唯一一個生日時買蛋糕和煮紅雞蛋帶回學校慶祝的;小學時期,媽媽很多時在收工後,總會買蛋撻或糖沙翁回家一起吃;又有時會帶我到戲院看電影,電影內容是甚麼我都不關心,只要有零食吃就開心滿足。這造就了我喜歡買零食和他人分享,藉著食物我可以和家人、弟兄姊妹、同事友人享受神賜的喜樂,同時亦可以打開話匣子讓我關心他人。
|
閱讀全文...
|
|
作者是 李永威執事
|
週一, 05 五月 2014 14:55 |
能不能說出主耶穌在聖經中,多少次在餐桌上出現?不多不少也會想到些:迦拿婚宴中把水變為酒、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到法利賽人家赴席、與門徒作最後晚餐、復活後與打魚的門徒吃魚…主耶穌是否貪吃之輩?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大多數的耶穌畫像都是瘦瘦的,沒有一點肥肉。
復活節假期這段日子,其中一項重頭活動就是與不同群體用膳。生日飯,好友相聚,學生聚餐,尋幽探秘情人餐,浸聯會代表飲茶,教會愛心飯,憧憬中的豆腐花自助餐等等,多不勝數。吃甚麼食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吃人情味,吃愛心。
|
閱讀全文...
|
作者是 吳健暉傳道
|
週一, 14 四月 2014 13:39 |
前幾天,有機會入電影院看了《挪亞︰滅世啟示》一片,這是一套A級大片,用了大量的電腦影像技術,也動用了非常強勁的卡士,包括羅素高爾及妙麗等等。但是,卻因著他的題材,就是以聖經改篇作為賣點,令這齣影片變得充滿爭議。在美國,基督教和天主教都高調聲明說,這套片所描述的內容,雖然是以聖經作背景,然而,卻用了許多過了火位的想像內容,都與聖經不合,有些保守的教會甚至鼓勵教友不要看呢!
|
閱讀全文...
|
|
作者是 樊翠玲姑娘
|
週一, 28 四月 2014 16:33 |
記得在青少年階段,每年的暑期都有機會隨母會到國內有三至四天的短宣體驗機會。
早期參與短宣體驗,每次我們都是一行四十多人一同出發,團員由兒童到長者也有。我們會主力留守一間教會,認識當地教會運作,協助當地的牧者舉辦一些福音工作,如探訪關顧、主領佈道晚會、舉辦兒童主日學及英語班等。
過了幾年後,回母會實習時,再參與國內短宣,我們的服侍模式有了些轉變,我們不再負責一些前線的福音工作,而是分成三小隊,進入不同的聚會點,主力作培訓教會領袖的工作,教他們傳福音、初信栽培、聖樂事工訓練、關心當地教會領袖等。
|
閱讀全文...
|
作者是 文詠藻執事
|
週一, 07 四月 2014 14:23 |
作為基督徒你所渴望的是甚麼?你的標準回應可能是渴慕神的話語、願意被牧養、弟兄姊妹彼此有靈裡的交通、造就和建立。但實際境況又是如何?可能有着偏差,與神沒有緊密的聯繫,與人也是淡淡如水。不論學歷、地位、名銜和財富有多少,在教會裡每人都是神所愛,同樣有着神子女的名份、責任及義務。我們每人都有上帝所賦予的位份和恩賜,都有各自的屬靈崗位。
|
閱讀全文...
|
|
|
|
|
頁 70 總共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