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 鄭庭展牧師
|
週二, 02 十一月 2021 10:03 |
歷史時序
公元前586年 耶路撒冷被毀;猶太人被擄至巴比倫
公元前538年 被據後,所羅巴伯率領第一批百姓歸回耶路撒冷,重建聖殿
公元前516年 重建聖殿完工,舉行盛大獻殿禮
公元前486年 亞哈隨魯(薛西斯)作波斯王
公元前479年 以斯帖作王后
公元前474年 哈曼下令消滅猶太人
公元前473年 首次慶祝普珥日
《以斯帖記》簡介
主 旨: 顯明神掌管歷史,以及祂對子民的愛。
作 者: 不詳,可能◇1是末底改(9:29),◇2有部份可能源自末底改的記述(9:20),◇3也有學者因寫作風格相似而推測作者是 以斯拉 或 尼希米。
寫作時間: 約公元前483-471年(以斯帖於公元前479年獲封為王后)
背 景: 雖然《以斯帖記》編排在《尼希米記》之後,但所記載的事件比《尼希米記》載述的早約三十年。故事背景是波斯帝國亞哈隨魯王統治期間(公元前486-465年),事件大多發生在波斯帝國京城書珊的皇宮內。
|
閱讀全文...
|
|
作者是 李翠姿姑娘
|
週二, 26 十月 2021 10:19 |
聽到,聽不懂;不願順服。
小時候,我家中有一個禁令,媽媽是不容許我們食「媽咪麵」,她認為那些『麵』含有太多味精,會吃壞我們,就算我花僅有的零用錢買下了一大袋「媽咪麵」,都會被媽媽即時拆開,然後就掉去垃圾桶,一小包都不能留下。當時我沒有能力保護我的美食,又不明白媽媽的用意,只能不停地哭,這個場景我還是歷歷在目,心中不是味兒。
聽到,再去聽;聽得懂;心願順服。
最近我在家訪中,探望一對母女,女兒本身是超愛吃零食的,無論任何糖果、巧克力、薯片和重味道的杯麵,每天她都可以不停地品嚐以上的零食,就算吃正餐中,她都會一邊吃飯、一邊享受吃糖果的快樂。
直到有一天,我再去探望這位女孩,發現她桌子上少了很多糖果,我好奇問她,她說已減少吃糖果和薯片近一個月了,現在已多吃媽媽煮的飯,偶然只會吃少少糖果。我驚嘆她的轉變,她說是她媽媽告訴她知道零食含有很多防腐劑,對身體有害。我又追問說:「相信妳媽媽都不會是第一次告訴妳知道,但似乎妳今次真的聽到了。」她點頭,並表示:「我都曾在網上尋找防腐劑的資料。」
|
閱讀全文...
|
作者是 鄭蘭英姑娘
|
週一, 18 十月 2021 17:28 |
第31章 培養簡樸和獨處的習慣
現代文化是那麽複雜,要過遵從神的生活幾乎變得不可能。因為現代文明毀滅人類的方法,就是防礙思想,使大眾永久腦殘,不易察覺的洗腦活動,日復日、年復年地進行,就是「突飛猛進的傳訊方法」。所以,今天更急需獨處和安靜。作者陶恕牧師列舉部份方式:
1. 每天抽身找一個私人空間,哪怕是睡房或隱密空間,使盤旋的噪音在心中淡出,被神同在的感覺厚厚籠罩著你。聆聽內心的聲音,直到你學會認出它。
2. 走出密室後,刻意不聽令人不快的聲響。
3. 不要與人比較,將自己交給神,做你自己。
一段時間之後,成果:學會一邊禱告、一邊工作,實踐直率、孩子般的誠實和謙卑。召回散漫的思緒,用心靈的眼睛凝視基督,實踐靈裡專注。缺少這些,沒有東西可以幫助我們;有了這些,有助我們抵銷外在的不良影響,使我們更認識神和自己的心靈。
|
閱讀全文...
|
|
作者是 韋秀蘋姑娘
|
週一, 18 十月 2021 17:03 |
今年教會主題是:活在主內,與神連線,我的生命早已與音樂連繫。
讓我先介紹一下自己,我姓韋,係韋小寶的韋,名叫「秀蘋」。「蘋」字是我在母親腹中時,父親經常喜歡聽一首台灣流行曲 — 蘋果花而得來,所以當我出世後就定名為秀「蘋」。丈夫現任旺角浸信會牧師,主力成年、婦女、關顧情緒受困擾的肢體、探訪、牧養、關懷等服侍。
我是從少年階段開始返教會的,先是主日學,及後返助道會的少年團契及主日崇拜。在團契中有機會被選上作司琴,不過要在事奉之前接受考核彈奏團契團歌、奉獻詩和讚美詩,考核合格後便開始在教會中擔任第一個事奉,就是團契司琴。兩年之後,發覺自己琴藝沒有大進展,便決心在暑假做暑期工賺錢供應學鋼琴的學費並尋找合適的鋼琴老師習琴。因自供自養的學習,心想要盡快取得成績,在勤奮努力練習之下,我便很快考獲八級鋼琴並考入浸信會神學院修讀聖樂,因此,鋼琴就是我主修聖樂的樂器科目。
|
最近更新在 週四, 23 十二月 2021 15:33 |
閱讀全文...
|
作者是 丘燕媚姑娘
|
週一, 27 九月 2021 10:55 |
時日如飛而去,不經不覺已經到了實習的尾聲。細數過往一年,實在充滿感恩,特別是能夠在佐浸家認識您!
記得2020年9月的時候,疫情仍在高峰,甚至在12月時要停止實體崇拜。這段日子在疫情蔓延、社會及國際種種的挑戰下,讓我們體會到生命無常。縱然有困難,卻也很感謝主耶穌,讓我們能夠在風雨裡面經歷祂的同在、與我們行過高山低谷。主耶穌仿佛藉著身邊的人、事、物提醒我們要把握時間,趁還活著時,回應衪的愛。
在佐浸家裡面,我碰到不同的年輕人,有一種回到以往讀書時光的感覺。記得小時候我總覺得自己「有的是時間」,豈不知如今回頭過來,時光已經如飛而去了!就像摩西的詩所言「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轉眼成空、我們便如飛而去。誰曉得你怒氣的權勢、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詩篇90:10-12。
|
閱讀全文...
|
|
|
|
|
頁 8 總共 111 |